储蓄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居民超额储蓄规模约7.4万亿)

Z 247 0

天目新闻 记者 朱高祥

图据新华社

近期,“超额储蓄”概念频频被券商机构提及,虽各机构计算方式有所不同,但居民储蓄增长来到历史偏高水平已是不争的事实。

超额储蓄到底是什么?来自何处又将会流向何处?是否会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推手?这些问题都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

超额储蓄来自何处?

民生证券研报认为,今年疫情扰动之下,中国居民消费和购房支出降至历史极低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居民部门囤积了大量的存款储蓄,显著异于往年的高额存款储蓄,广受市场关注,此称之为“超额储蓄”。

招商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超额储蓄”是指居民部门存款余额减去居民部门贷款余额得到的居民净存款。该研报指出,今年前10个月,考虑了贷款余额后,净存款增加了9.3万亿元,接近过去十年居民净存款增加的总和。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住户存款增加2.25万亿元,同比上年多增1.52万亿元。2022年1-11月,新增居民存款累计14.9497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从2020年开始,居民储蓄率就开始明显的上升,在这其中,更多是基于预防性考量。”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告诉天目新闻记者,比如线下服务类消费场景减少与预期收入出现下滑,都导致居民储蓄的意愿提高。

天风证券认为,一方面,受收入预期转弱的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明显下滑,且同比降幅大于收入。在受疫情影响明显的2020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同比仅-5.9%和2.5%,大幅低于疫情前8%左右的同比增速。另一方面,房企爆雷和理财投资收益下行也造成居民部门减少了购房和理财等投资性支出,而这部分也是2022年超额储蓄的主要来源。

招商证券认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2022年开始央行明显增加了流动性投放,央行两次降准,并多次调降利率,流动性投放后,缺乏融资需求,通过各种渠道转换为居民的存款,但是居民又缺乏贷款需求,净储蓄才会明显增加。

能转化为经济复苏动力吗?

“随着疫情的调整,生产生活进入正常状态,居民储蓄率一定会不断下降,并回到历史轨迹。”殷剑峰告诉天目新闻记者。

殷剑峰认为,居民防御性储蓄需求核心的两点是经济改善和收入预期改善,此前主要的原因是疫情冲击,进入2023年之后,两者都会扭转。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总的来看,本轮经济下行接近尾声,随着稳增长扩需求进一步发力,疫情冲击高峰过去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本轮居民储蓄率大幅攀升已经接近尾声。再辅以对消费需求的鼓励和支持,消费需求改善推动经济逐渐回到上行周期的概率较大。

天风证券认为,目前国内超额储蓄或主要集中于高收入群体,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端明显承压且缺乏财政转移收入来源,2022年储蓄率不升反降。明年高收入群体的收入预期改善,储蓄率回落,高端可选消费如奢侈品消费有望率先改善,但是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低,对整体消费反弹的支持力度有限。明年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修复,储蓄率可能先回升,但如果收入能有持续改善,未来必需消费或将得到持续支撑。

德邦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认为,疫情防控优化后,消费场景恢复后消费存在反弹的空间,但是这种阶段性的改善或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消费能否持续改善的基础依旧在于能否稳定居民的收入预期、修复因疫情而下滑的消费能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天目新闻记者,提振消费必须依靠改革,类似消费券的短期刺激作用是有限的。扩大并提振居民消费要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两方面入手,真正做实“内需”,促进“双循环”。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