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气当量上产3000万吨看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创新基因

Z 139 0

宁209H47-10井215.9毫米井眼钻进至井深4123米,龙马溪组水平段日进尺828米、日平均机械钻速63米/小时,创造中国页岩气钻井速度新纪录;截至目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自主研发申请国家专利2000余件、国外专利30余件……一系列硬数据,勾勒出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轨迹。

2022年12月26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再一次迎来高光时刻,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而背后的创新之光格外闪耀。

技术创新

涌动增储上产澎湃动力

科技创新不仅是西南油气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其突破3000万吨油气产量当量的主引擎。

12月26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成为国内第5个天然气折算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的油气田。而这3000万吨油气当量的科技含量高、质地成色好,无疑是其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内功与底气。

“毋庸置疑,科技创新在西南油气田公司油气当量上产3000万吨的过程中起到了‘指南针’‘铺路石’和‘敲门砖’的作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院长吴建发一语中的,道出了西南油气田公司油气当量上产3000万吨的奥秘之一。

据了解,面对“上产500亿,奋斗800亿”的目标,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突破3000万吨油气当量为起点,在科技创新方面借脑引智,构建起“院士工作站、高校六大特色研究中心、集团公司三大技术支持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为一体的“油公司”模式协同创新体,为其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创新新活力。

与此同时,西南油气田公司还积极构建“院士(专家)咨询论证会、成都天然气论坛、天然气青年科技论坛等”创新文化交流平台,搭建了国家级“天然气质量控制和能量计量”、省部级“页岩气评价与开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集团公司级“高含硫气藏开采先导试验基地”、分公司级的“四位一体”实验平台,为科技创新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无独有偶,强化原始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奖励,其关键在于机制的革新。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还构建起有利于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潜能和活力的制度体系,激发创新人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强化科技攻关,以科技创新支撑当前引领未来。

据介绍,目前西南油气田公司围绕高磨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川中核心建产区致密气、川西二叠系、川南页岩气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顶层设计,统筹部署重大专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对外交流合作、新技术推广等重点科技项目1000余项,针对性地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攻关,自主攻克了一批瓶颈技术,创新形成了一批重大理论成果和主体开发技术,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10余项;自主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形化科技成果,申请国家专利2000余件、国外专利30余件,形成的科技成果为其实现3000万吨油气当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管理创新

引领油气田数字化转型

对于一家国有企业来说,在发展的新蓝图中,与技术创新并重的,是通过管理上创新来引领企业创新转型,以此持续激发澎湃创新动能。如今,西南油气田公司的创新,已从技术理论方面的创新扩展到管理上。

据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蜀南气矿矿长李海介绍,该气矿创建的承包商“严管厚爱”管理模式,不仅有效破解承包商管控难的问题,更有效提升了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水平和经济效益。

在力争实现3000万吨油气当量的过程中,各类项目多、承包商数量多,让管不住的风险成为极大的安全管控难题。以蜀南气矿为例,2021年该气矿共有243家承包商参与到976个项目中,投入1.3万人次,但是承包商问题占到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一半。

“今年5月20日,我们首次召开了承包商管理大会,统一了‘严管才是厚爱’的思想认识,提出了‘严管厚爱’的承包商管理新模式。通过制定四条‘严管’措施和四条‘厚爱’措施,以有奖有惩的方式,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强化承包商全过程管理。自承包商大会以来,承包商自身的管理得到有效加强,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李海表示。

提及管理上的创新,数字化转型无疑是有力、有效的证明。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理处以“生产管控”和“业务管理”两个数字化转型工作为主线,积极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一站一线一中心”示范工程、仪陇新型作业区建设、数据治理及应用,IT赋能等多项重点工作,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理处处长安建川介绍,“目前,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了‘云、网、端’基础设施建设上规模,站场阀室通信全覆盖,关键生产数据全采集,关键设备设施实时监控。而通过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实施,建设了数字化站场、智能调控中心、新型作业区示范点,推动了站场安全风险监控数字化提升,管网集中调控模式逐步推行,实现输气生产全管理链条示范、两级机关及站场管理提升,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输气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同时,力图通过管理创新,推进数字化转型,进而实现智能管控,西南油气田公司天储气库管理处经理蒋华全感触良多。他表示,相国寺储气库以安全为核心,建立了从设计、建设、运行到废弃的全生命周期“地下-井-地面”三位一体完整性管理体系,以效益为导向,通过提压扩容,增大工作气量增加收入利润,为百亿储气中心建设添砖加瓦,再辅以智能化手段,全力打造“安全库”“效益库”“智能库”。

据了解,2022年,相国寺储气库作为国内首家启动的智能化储气库建设,目前已实现生产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化远程控制、电子化巡检、“两个现场”全覆盖监控、数字化办公。

蒋华全表示:“目前,我们正在完善以物理模型为核心、生产数据实时驱动为引擎的智能工作流,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正在通过融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储气库智能化生产管理,力争在‘十四五’末全面建成智能化储气库,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储气库示范性工程。”

据悉,相国寺储气库是我国西南地区首座地下储气库,目前日调峰能力达2200万立方米,已成为全国天然气输配网络的西南枢纽。自建库以来,相国寺储气库的一系列技术成果为西南储气库中心正在建设的铜锣峡储气库、黄草峡储气库、牟家坪储气库、老翁场储气库等新库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支撑。

业态创新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当前,科技创新驱动西南油气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在不断增强,管理创新正引领着西南油气田公司朝着自动化生产、数字化办公、智能化管理方向转型,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不断创新的业态也正西南油气田呈加速成长之势。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积极探索能源企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着力推进“天然气+新能源”业务协同发展,努力构建“业务多元、产品多样”的发展路径。围绕“绿色引领、多能集约、低碳驱动、创新集成、循环发展”新能源发展方针,西南油气田公司强化顶层设计,充分依托公司在川渝地区的天然气资源、管网和市场优势,以天然气撬动新能源业务发展,呈现出一派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气象。

如今,西南油气田公司全面建成榕山输气站天然气余压发电试点项目,成为中国石油首个双转子余压发电项目,着力打造西南地区余压发电特色“名片”;攀枝花钒钛工业园区、内江倒班基地两个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顺利投产,年发电量12万千瓦时,实现公司光伏发电的突破;国内首个天然气CCS/CCUS全流程示范工程垫江运销部与引进分厂低碳示范区建设工程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

同时,该公司研究构建“地热能+有价资源提取+热能梯级利用”的新型乡村能源供应模式,也开展磨溪X210井中低温ORC发电先导试验,将有力促进地热开发与气田水综合利用同步发展。

此外,西南油气田公司还在推动余压、光伏、天然气伴生资源、氢能、CCS/CCUS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科技竞争力,初步搭建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项目前期”协同的科研支撑体系。

而且,西南油气田公司还围绕中国石油集团“低成本制氢、高效储运氢和多元化用氢”总体部署,依托“成渝氢走廊”“成都—雅安—凉山—攀枝花绿色氢路”工程,正着力谋划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中国石油川渝企业组建“氢能产业促进会”,充分发挥制氢、输氢、用氢等方面的整体优势,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一体化平台,实现绿氢、氢化工业务起步。

从一个元素到一个产业,从一个领域辐射到一个地区,西南油气田的创新故事,生动诠释了其开辟低碳发展模式的创新定力。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实现3000万吨油气当量的突破,是对西南油气田公司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好的致敬。而踏上新征程的西南油气田公司,正以创新的姿态,瞄准建成中国第一大气田,不断挺进、蓄力登顶。(房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