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仍处合理区间稳中有进(经济运行稳而不快)

Z 157 0

袁正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2023年的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当前中国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中国经济正在经受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和稳健的货币。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水平,经济保持合理增速至关重要。这是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从总体上判断,明年经济运行将总体回升,有望恢复到6%左右的增速。

中国经济当前阶段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从过去的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追求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面临转换调整,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渐转向创新驱动。这就需要统筹短期和长期布局经济发展:短期以扩张性为主,遵循凯恩斯主义的逻辑,实现积极的财政和稳健的货币;长期发力点主要是供给侧,扩大投资和人力资本,强化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短期来看,中国内需不足阻碍经济增长。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67%,出口同比下降8.90%。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总需求不足导致总产出表现欠佳,前三季度,GDP增速只有3%。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经济衰退时,应该逆风向行事扩张总需求,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

积极的财政主要表现为加大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力度。政府购买和投资支出增加,直接增加总需求,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地方政府购买和投资支出增加。减税降费可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企业利润,从而促进居民消费和企业支出。为实现功能财政,不惜实施赤字财政,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合理安排赤字规模,且控制政府债务风险。

凯恩斯主义认为,扩张性的货币短期会刺激总需求,有助于总产出增加。但从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终会转化为物价的上涨。近年来,中国实施稳健的货币,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强调货币精准有力。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长期来看,要从供给体系做文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通过政府投资和激励有效带动民间投资,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力地投资和资本积累可以扩张增长潜力。高度重视人口结构问题,避免总人口下滑和老龄化的不利影响。有力统筹 *** 、科技、人才工作,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和科技创新,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生物医药、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培育产业竞争力,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源。(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