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遇40年来严峻时刻(专家评台海现状)

Z 619 0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的闹剧已经落幕,但其鲁莽行为的余波仍在影响着中美关系与地区稳定。在佩洛西成行之前,中方对美方释放了一系列清晰、明确、强烈的信号,但美方解读中方信号的专业能力为何出现明显下降?

9月13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中美关系与“第四次台海危机”研讨会暨《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信号释放与“行动—反应”》报告发布会。会议以线上方式进行,京沪两地十余位资深专家就上述问题参与研讨。

主办方供图(下同)

互动模式存在隐患

《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信号释放与“行动—反应”》报告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团队与美国和平研究所团队的一项共同研究项目的成果。研究项目以拜登政府上任十周内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信号与“行动—反应”为研究对象,探讨美国新政府上台后,中美双方如何解读对方信号,以及相关“行动—反应”对双边关系有何影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在致辞中表示,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的外交努力和强烈反对,执意在其访问东亚时窜访台湾,肆意挑战中方的红线,迫使中方采取强有力的综合反制措施,引爆了近25年来严重的一场台海危机,即“第四次台海危机”。从根源上讲,这是美国政府近年来加紧实施“以台制华”,不断掏空其一个中国基础的必然结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育群是该报告的主笔之一。她表示,中美两个大国在双边关系日趋紧张的状态下,互相之间的信号释放、接收与解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动与反应模式,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

邵育群强调,有很多因素使得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信号解读变得非常复杂,包括美国国会的角色及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以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对于美国联合第三方行动这点看法差异很大,比如对于美日两国联合在台湾问题上发声,中美两国的看法完全不同。

“如果拜登团队足够熟悉中国近代史,就应该了解中方对于中日关系和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的敏感性。”邵育群表示,“在中方看来,拜登政府意图让日本在涉台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举动,要么是没有把中美关系拉回稳定轨道的意愿,要么就是拜登对华团队中根本没有真正的‘中国通’,从而对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敏感度和重要性缺乏清醒的认识。”

作为报告的另一位主笔,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吴莼思表示,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行动和互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双方在释放、传递和接收信号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影响因素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客观因素,比如自媒体的影响,双方政治制度的不同,以及对方信号微弱或者不清晰等;另一类是内部主观的因素,作为传递方想要传递什么信号,以及作为接收方是否愿意接收对方的信号。

就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而言,吴莼思认为中方的信息传递是清晰的、明确的、强烈的。但美方仍然要执意挑战中方的核心国家利益,这表明美国完全没有尊重其他国家国家利益甚至是核心国家利益的意识。

美方解读能力降低

在讨论环节,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信强指出,近年来,美方对中方信号进行解读的专业性不断下降。佩洛西此次窜访台湾,美方基本上没有对中方释放出来的非常强烈、非常一致的信号做出正确的解读,也并没有得出上的准确判断。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汪曙申认为,在美国的体系中,国务卿以及国务院的声明,以及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关于对台的说明,是代表美国立场的。他还对美国国内政治对其台海的影响日益加大感到担忧,认为美国已经出现了共和党和民主党在竞相打“台湾牌”的局面,甚至民主党内部不同政治势力也在竞相打“台湾牌”。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表示,从信号释放和行动反应的角度,不仅对正确认识当前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看法,包括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来看,积极的善意的信号是有助于双方去认识、正确判断对方的意图,也有助于危机和分歧的一些处理。

陈东晓表示,分析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有三个维度不可或缺,即国际体系、相互认知、国内政治。如何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同中美两国各自国内的和国际战略的互动关系,进而深刻影响中美关系台海局势,无疑值得深入去思考。

与会专家均认为,在当前两国战略互信严重不足、和研究界线下深入交流仍有诸多障碍的情况下,两国智库尤其应当克服困难,努力促进沟通、发现问题、避免误判,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建言献策。

新民晚报记者 杨一帆

标签: #专家评台海现状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