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新兴行业农业2018

Z 217 0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是新话题,但一直是基层干群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已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三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参与者,他们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位是乡镇党委书记,主政的乡镇去年是县里的全面先进,个人各种奖励加起来足有“两只手”。除了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完成较好外,主要得益于他们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他所在的乡镇原来有个

4万头规模的养猪场,以前老是为了猪粪污染的事情发愁,曾被环保部门处罚过多次。乡镇和养猪场想了不少办法,终通过乡镇的撮合,养猪场成功流转了所在村的2000亩地种油桃。养猪场的猪粪通过处理后当作桃树的肥料,不再施化肥,无公害品牌帮助油桃卖出了高价格,同时养猪场也减少了外地处理猪粪的运输成本,还附带解决了村里部分百姓的就业问题。通过此举,乡镇完成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养猪场靠循环农业提高了效益,村里群众增加了收入,可谓你好我好大家好,三好合一好。

另一位也是乡镇的主要领导,但是他的状况不如前一位,天天胆战心惊,深怕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出纰漏。因为上面有要求,每个乡镇都要有一个千亩以上成方成片、单一品种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他们乡镇里仅有一些果树,但是一直苦于找不到大户来承包经营,迫于上面任务的压力,他们开出了绝对的优惠条件——不仅免去果园三年租金,而且扩建的果树苗费用也由乡镇代垫,待大户盈利后。终果园是有人来承租了,但是从果园目前经营的情况看,不是太理想。他作为乡镇主要领导,如果三年内这个大户跑路了,不仅政绩没了,乡镇代垫费用也没了。

还有一位是一名小有成就的外出务工者,在外奋斗了十几年,攒了一些钱,后经老家村干部的劝说和相关“扶持”的吸引,返乡流转土地搞规模种植。先是让种植西红柿,说这是高效作物,市场价格一直不低,结果赶上阴雨天气和市场不好,亏了好几万。后来乡镇和村里又鼓励他带领群众种草莓,说这可以搞采摘,生意不愁,但是由于没有技术和经验不足,还是继续亏损。他说,如果再亏本,就没有钱发工人工资了,只能改种“一稻一麦”以求保本了,等租期一到就退掉。

这就是三个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对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但是从他们的经历中,有了这么几点感受。

第一点感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调不行。

有人说,要想致富农民,就要不断减少靠零散种植“一稻一麦”生活的农民。我想,无论是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等宏观导向来看,还是从传统种植的利润微薄

(“一稻一麦”亩均净收入约1000元左右)、一些镇村成功转型等微观实践要求来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都是刻不容缓、不调不行的,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从实际来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功的地方不少,但是相当一部分不能算成功,成功率总体偏低的现状倒逼我们要深入思考其内在原因。我想,这里面关键一条就是没有内生动力。老百姓没有资金和技术,惧怕市场风险,宁愿外出打工,不愿在家种地,没有积极性;乡镇更钟爱工业项目的税收和奖励,不是上面逼着搞,没人想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没有积极性;一些大户虽然有技术有资金,但是也担心劳动力组织、政府契约精神等因素,扩大规模搞种植的积极性也不是太高。

第二点感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动不动就下行政命令。

沭阳的花木经济如火如荼,但在上个世纪

80年代的时候,只有一小部分农民发现了商机,悄悄地做起了生意,然后带动了周边。后来政府及时介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打出了品牌。但即便如此,种花卉苗木的百姓也只局限在新河、颜集等几个乡镇,县内大部分乡镇很难复制推广,诸如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要善于发现基层的亮点,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将主要精力用到信息服务、市场策划、流通疏导、环境保障等服务上来,真正让市场和“市长”回归本位,而不是动辄通过行政命令来移植成千上万亩、水土不服的“大树”,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三点感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打好持久战,算好长远账。

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如果我们总是见别人种什么养什么,自己也亦步亦趋,结果总是跟着市场后面跑,只会处处被动,始终赶不上农产品盈利周期。对认准的农产品,要善打持久战。邳州的大蒜种植就是这样,每年都种,虽然有些年头是亏的,但是总会赶上“蒜你狠”的年头,总体下来还是赚的。所以要引导农民坚定信心,正确看待市场,赚钱的时候要有来年亏损的危机意识,当年亏损的时候也要看到后面盈利的曙光,坚定不移走好农业产业调结构之路。

第四点感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万金油,不可能遍地开花。

对于产业发展,从上到下,一直都在讲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大到省里的“

1+3”功能区建设,小到一个村的发展,都有这样的要求。但即便如此,在实际中仍有搞一刀切的情况,有的地方动辄就要求每个乡镇必须建设一个数千亩、成方成片、单一品种的高效农业示范点。这种决策是否经过严谨的论证姑且不论,单是这种导向就和因地制宜的基本要求相背离。不是所有的盆景都可以成为花园的,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逼着下面弄虚作假。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相关阅读

  • 2018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公布 海南
  • 内江市命名2018年度“特色农业产业镇村”
  • 【今日头条】农业2018 什么内容的点击率多
  • 2018年中国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 三大举措保障
  •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
  • 新兴行业农业2018
  •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
  • 2018年中国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 三大举措保障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新兴行业农业2018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百度 复制网址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