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新消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新洞见)

Z 254 0

本报记者 | 王晓涛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2022》咄咄逼人,要求大的芯片企业限制在中国的投资,此举对我国芯片产业影响几何?

倍受市场追捧的芯片,近期很多开始大幅降价,甚至有媒体称降了10倍,去年火热异常的芯片难道真的开始遭受市场冷遇跌入了下行轨道?

8月18日,“2022世界半导体大会”在江苏南京开幕。图为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珂在创新峰会上作“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趋势展望”主题演讲。主办单位/供图

集成电路多年来稳居我国进口商品第一大门类,去年进出口逆差近2800亿美元,整个行业是不是做得太差了?

8月中旬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2世界半导体大会”上,上述热点问题显然都是无法回避的。大会首日的创新峰会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珂在“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趋势展望”的主题演讲中,在发布《2022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趋势报告》的同时,对这些热点问题也都一一作出了回应。

对美法案没有必要过于恐惧

当地时间8月9日上午,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2022》。该法案不仅提出要对芯片行业补贴527亿美元,而且要求大的芯片企业支持美国,限制在中国的投资。几天后,美国又宣布将对四项技术实施新的出口管制,其中包括设计具有gaafet(全环绕栅极技术)结构的集成电路所必需的EDA软件、以金刚石和氧化镓为代表的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等。

据了解,美国此次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限制,主要集中在10纳米以下的领域。

“根据对去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统计,10纳米以下的芯片产量只占5.9%。”李珂分析说,芯片在中国市场应用的层级,水平可能和世界齐平甚至更低些,因此可见国内对于高端制程芯片的需求到底有多大。

目前,全球半导体的产能主要集中在10纳米到25纳米的区间段,主流制造工艺是22纳米。而在摩尔定律的不断演进中,如今反应准的产品是CPU和存储器。现在CPU在勉强增长,台积电宣布有了7纳米产品,但是存储器因为线宽做不细,存在所谓的摩尔定律漏电问题,因此停留在了22纳米上。“半导体技术在往前演进,但过去已有的许多并没有被淘汰,特别是对于汽车电子芯片,28纳米和40纳米就足够用了。”李珂说。

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大的半导体市场,去年依然如此,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3。美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是15%左右,市场规模只有中国的一半。另外从产能上分析,去年中国半导体的产能在数量上全球大,占22.5%,中国台湾占18.6%,美国占10.3%。“中国半导体的市场规模是美国的两倍,虽然其中大部分可能是中低端,但毕竟产能也是美国的两倍,因此我们对于美国的行为没有必要过于恐惧”,李珂的结论是“我们的需求也好、供给也好,基本上都在国内,我们真正受到限制的终端就是那一点点所谓的高端智能手机,但如果你不打游戏,又怎会需要那么先进的手机呢?”

李珂认为,就行业的国际化而言,产业发展终还是要依靠国际合作和国际分工,大家共同促进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共同促进中国半导体或者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实现长期的合作共赢。

以平常心看待半导体增速变化

众所周知,去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大家过了一阵好日子。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5559亿美元,市场增长26.2%。“去年并不是增长快的年份,因为10年前还有增长31%的时候,但是由于全球缺芯,企业挣钱的效应却是10年前无法比拟的。”李珂说,预计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增至5976亿美元,增长率为7.5%。

近一个月,半导体市场变化巨大,一些大厂在砍单,很多芯片在降价,有的媒体甚至称价格降了10倍,不过,李珂对此不以为然。他说:“半导体先涨了20倍,即便现在降了10倍,比过去还是要贵。”对于很多自媒体报道的观点,他认为有些信息不太准确,可能有失偏颇。

据统计,今年年初世界半导体的增速超过10%,达到了两位数增长,现在预计全年增速大概只有7.5%,和去年的26.2%相比,增速快速下滑。对此,李珂认为,人们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数据的变化,“7.5%的增速在过去10年或者过去20年中还是不错的,因为过去有过3%、1%,甚至是负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各地区和国家半导体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欧洲同比增长27.5%,美洲同比增长27.3%,日本同比增长19.7%。从产品的角度看,模拟电路和存储器是带动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模拟电路去年成为市场增长的领头羊,这是很少见的。”李珂认为,这不会只是去年的一个短暂现象,很可能成为未来长期发展的趋势。

“在真正的大数据时代,需要的是存储能力,面对短视频或者大量的PPT,谁会去删除自己的电脑文件呢?谁又会有时间去清理自己的微信呢?”因此,李珂认为,对存储器的需求应该也会保持长期增长。

从应用的角度看,去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快的领域无疑是汽车半导体,37%的增速超过其他各个门类。“过去我们说汽车半导体规模小所以增速快,但是去年全球汽车半导体的市场规模将近700亿美元,占整个市场的近13%,它已经成长为具有相当体量规模的市场了。”李珂说。

李珂表示,赛迪顾问预计,今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达到21122.1亿元,这是一个“庞大且持续稳定增长的市场”。

有自媒体说,中国受疫情影响对芯片的需求降低,加之中国产业雄起,导致今年芯片的进口量下降了。“芯片的进口数量是下降了,进出口看的是金额,进口二极管和CPU能一样吗?”李珂专门澄清说,今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为2106.9亿美元,依然在增长,同比增长6.4%,显然高于上半年的GDP增速。

有专家说,“咱们做了这么多年的集成电路,去年4337.3亿美元的进口额,仍是进口商品的第一大门类;今年上半年,尽管石油价格疯涨,但集成电路还是超过石油,稳居第一大进口商品。”李珂认为,对此要动态地去看,今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779.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远高于同期6.4%的进口增速。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年复合增长率为13.6%,同期出口额年复合增长率为21.4%。“过去5年,出口增速是远远高于进口的,也印证了我们产业在不断成长。”

同时,我国去年集成电路出口额为1553亿美元,这与4337.3亿美元的进口额相比,似乎整个行业做得太差了。“去年美国的集成电路出口额是540亿美元,韩国是820亿美元,日本是340亿美元,3个国家加起来是1700亿美元,我国去年集成电路的出口额是1553亿美元,我们的实力很弱吗?”李珂反问道。

对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来说,去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458.3亿元,同比增长18.2%。“其实我们经常讲发展强也好、发展弱也罢,中国有多少个1万亿元的产业呢?因此对这个成绩还是要加以认可的,而每年保持近20%的增速也是难能可贵的。”李珂感慨道。

当然,从国内集成电路主要产品的门类情况看,我们也有遗憾。2021年,我国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为721.4亿元,同比增速为18.2%,其实并不是很高,而市场份额只有3.7%。用李珂的话说,就是“国内汽车半导体还没有迎来发展的春天”。究其原因,主要是车规级芯片进入门槛高、认证周期长,因为产品没有车规级认证,即使有订单也拿不到。

马太效应将是行业长期趋势

据统计,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额为4519亿元,同比增长19.6%,代表企业是上海韦尔;制造业销售额为3176.3亿元,同比增长24.1%,代表企业是中芯国际、安世科技、华虹和华润;封装测试业销售额为2763亿元,同比增长10.1%,代表企业是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和华天科技。

其中,长电科技因为国际化并购,现在已经和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拉开了距离,其主业销售额(303.45亿元)比通富微电(155.55亿元)和华天科技(119.11亿元)的总和还要多。李珂认为,我国半导体行业要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设计、制造、封测是集成电路的三大领域,现在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随着大浪淘沙和未来的演进,再过5~10年,无论国内还是全球,整个行业的马太效应肯定都将是长期的趋势”。

后,李珂表示,摩尔定律失效可能也就是10年以后,未来我们比拼的可能就是绕道或超越摩尔,靠的不是大规模的设备、大规模的投资,而是大家的脑子,核心竞争比拼的还是人才,而真正的新兴应用则是绕道或超越摩尔的主战场。

标签: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新洞见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