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资产配置佳方案(100万理财资产配置)

Z 692 0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曹驰 随着银行理财步入净值化时代,股债波动将直接影响银行理财的净值表现,进而影响收益。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一方面,股债波动加大了银行理财的净值化管理压力;另一方面,非标大幅压缩,低波动高收益的资产缺失,这对以债券投资能力见长的银行理财提出挑战。

理财资产端如何投资已成为管理人和共同关注的话题。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低利率、低信用溢价,以及风险逐步与收益匹配的环境下,必须加强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才能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风险收益比。同时,投资者 *** 也应同步加强。

低波动高收益资产缺失

在银行理财净值波动甚至“破净”的背后,寻找优质资产已成为银行及理财公司普遍面临的难题。

“目前银行理财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低波动高收益的资产缺失,在资产配置上,非标资产大幅下降,债券的占比显著上升;二是银行理财负债久期短,目前银行理财整体负债久期平均也就半年左右,且由于竞争格局影响,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报价区间没有出现显著下降态势;三是客户对于理财产品净值化的接受程度仍需进一步适应和提升。”浦银理财副总经理初冬在“2022中国资产管理闭门研讨会”上提到。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也表示,由于非标资产配置比例下降,债券资产占比上升,权益类资产收益波动较大,高收益低波动资产难寻,理财产品拿到稳定收益的难度较大。同时,理财产品的负债久期短,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中短期理财产品,而非标资产不得期限错配,这为产品配置非标资产带来了难度。

“目前,银行在资产端的配置仍以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固收类资产为主,债市波动将直接影响理财产品收益表现。”普益标准研究员杜宣玮告诉记者,尽管各银行积极布局权益类资产配置,通过提高权益类资产配比增厚理财产品收益,但受限于银行投研体系不完善、投资者 *** 程度不足等多方因素影响,短期内银行资产配置仍面临挑战。

光大理财专户投资部负责人程鹏亮在上述闭门研讨会上表示,由于银行客户的投资偏好仍然偏稳健,银行理财的多资产配置终目标还是实现绝对收益,相对于各种策略和模型,真正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控制仓位减少波动,或逐步拉长久期、拉长产品的期限等。

资深金融监管专家、冠苕咨询创始人周毅钦告诉记者,从二季度的理财子公司大类资产配置情况来看,通过增持存款或同业存单等固收类资产,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净值波动。同时,部分混合类产品也减持了权益类高风险资产,减缓净值大幅回撤,维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在中银理财总裁宋福宁看来,银行理财加强多资产配置是当前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宋福宁8月20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夏季峰会”上表示,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打造卓越、多元化的资产管理能力是银行理财发挥“桥梁”功能,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和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银行理财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其中就包括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银行应紧紧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的投融资需求,提升多资产配置能力,加快布局权益类资产、商品类资产、外汇资产、另类投资等,实现从公开市场到非公开市场各类资产类别的全覆盖。

加强投研和投教

“目前,全市场理财产品仍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发展缓慢,ESG等创新产品发行相对较少。”杜宣玮表示,根据普益标准数据,今年上半年新发银行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占比超95%,面对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现象,提高多资产配置能力是银行需建设的核心能力之一。

从多资产配置的逻辑来看,华宝证券分析师张青分析,传统的“固收+”产品通常以配置国内的股债资产为主,虽然股票和债券具有低相关性的特征,但是在股票和债券两个大类资产之中,资产的相关性较高,难以在中微观层面进一步分散风险。正因如此,全球化的多资产配置逐渐得到了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的关注。

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银科金融研究院院长夏春进一步指出,首先,多资产配置需要提升银行对宏观经济的知识把控,让相关部门具备自上而下的分析能力,结合对宏观经济、金融的变化,给出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建议;其次,多资产配置也需要提升银行对各类资产的风险把控能力,以及相关资产间的风险嵌套关系,避免出现由多资产关联性导致的风险放大。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22日,全市场共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102949只。其中,一级(低风险)产品占比1.64%,二级(中低风险)产品占比82.45%,三级(中风险)产品占比14.41%,四级(中高风险)产品占比1.16%,五级(高风险)产品占比0.34%。在投资性质方面,固定收益类产品占绝对主流,占比92.9%;混合类产品占比6.34%,权益类产品占比0.72%,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占比0.05%。

刘银平告诉记者,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规则较为复杂,收益率区间较大,大部分投资者对此类产品了解不多。所以,这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也比较少,仅适合少部分投资经验丰富、风险承受能力较高、追求高投资回报的投资者购买。

“一方面,作为新生的金融产品,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相较于海外市场来说没那么成熟;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是以其他金融标的作为底层资产,相较传统的单一标的的理财产品来说风险更大,对于当前中国市场的投资者匹配度相对低一些。”夏春也指出。

周毅钦对记者表示,“对于理财公司来说,由于投资者 *** 还不够充分,目前大类资产配置很难像基金公司那样大开大合。现阶段,银行理财将仍然以固收类资产为主,日后还需要在加强金融普惠 *** 的同时,加强对权益类等资产的投研以及资本市场的波动研究。”

杜宣玮指出,2022年,资管新规已正式实施,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完成全面净值化转型,面对市场震荡,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加强投资者 *** ,引导投资者正确看待市场波动,平衡风险和收益。作为金融业务的实体终端,银行在投教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积极担负起加强投教的社会责任,通过开展长期性、持续性及形式丰富的投资者 *** 活动,不断提升投资者的投资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

标签: #100万理财资产配置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