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能源危机的内在根源(欧洲因能源危机付出多大经济代价)

Z 686 0

德国是从冷战中获益多的西方国家,既按照联邦德国(西德)的政经文化模式实现了国家统一,又对前民主德国(东德)进行了彻底的政治清算,还通过欧盟东扩极大地拓展了势力范围。欧洲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标志欧元以马克为基本参照货币,又使德国成为欧元的大获益方,不仅在欧盟经济中鹤立鸡群,更因实力增强取代法国而成为欧盟政治领袖。默克尔对欧盟颐指气使十多年,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痛责德国占尽便宜必须补交“保护费”之际,更因敢于同特朗普“硬杠”而提出“欧洲自己掌握命运”的口号。欧盟战略自主意识空前高涨。拜登入主白宫后的首要任务是修复对欧洲盟友的关系,重点则是德国。志得意满的德国更加春风得意。

俄乌冲突导致欧盟二战后为严重的能源危机和数十年未见的超高通胀,且时间跨度将远超以往,其中以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的窘境为显眼。能源和电力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的大因素。德国政府出台严苛的节能计划,要求民众洗澡“好限于4个地方”且不要超过5分钟,火葬场由一人单烧改为“5人混烧”。一向引为骄傲的“德国增长模式”因能源短缺彻底破防,进口成本飙升和出口疲软,出现统一以来的首次月度贸易赤字。德国不但要重回“煤炭时代”,极可能于今年冬天实行能源配给制。欧盟经济的发动机变为“薄弱环节”。“德国模式”衰落意味着“德国霸权”式微,法国威风亦非往昔,欧盟更趋散弱。

经过技术检修后的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通气量仅为原来的20%,俄方已定于8月31日到9月2日检修3天,以后每1000小时检修一次。消息一出,天然气价格随即突破每千立方米3000美元,欧元兑美元汇率再度跌破1:1。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沃尔夫冈.库比基提议启用“北溪-2”天然气管道,以免德国工业受到严重伤害和民众在冬天挨冻。“从北溪-2输送并不比从北溪-1输送更加不道德,只是管道不同罢了。”话音未落,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把德国依赖俄天然气比作“吸毒”,“上瘾终会致命”。

欧盟多国已派出巡警监督商店关闭橱窗夜灯和控制公共场所室温。欧元区经济衰退风险达到2020年11月以来的高位,风险指数由预估的45%上升至60%。欧元区6月和7月的通胀率分别为8.6%和8.9%,连创历史新高。2022年平均通胀率将接近8%。金融界人士指出:“每项疲软数据都会加剧人们对衰退即将到来的担忧。”

马克龙总统宣布法国已进入战时经济,再次呼吁民众面对俄乌冲突后果,“接受自由和价值观的代价”。俄乌冲突后欧盟已彻底丧失战略自主权,能源危机又使欧盟的经济自主权面临严重威胁。“政治正确”环境下,只能继续为“自由”付出代价。匈牙利是欧盟唯一从本国利益出发制定对俄的国家,欧尔班总理明确指出欧盟对俄制裁无异于自杀,“布鲁塞尔不是我们的老板”,“独立、主权的匈牙利”将阻止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欧盟。匈牙利国会主席拉斯洛.克韦尔则批评欧盟对俄制裁“错到家了”,可能导致欧盟经济毁灭,“匈牙利的成功取决于既与东方也与西方合作”。“失节与保命”孰轻孰重,实难取舍。

透过这一现象,人们彻底看清了这样一条真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的高品质生活,原来真是建立在极端廉价的大宗原材料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物资供应基础之上的。发达国家的发达,千真万确是与不发达国家的不发达成正比的。西方国家奉为圭臬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并作为普世价值甚至不惜通过大规模军事力量竭力推广,原来真是通过掠夺别人财富塞鼓自己腰包实现的。

美国2003年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一小瓶白色粉末为证据,悍然入侵伊拉克。时任美国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在法国《费加罗报》撰文,谁反对美国在伊拉克打仗,谁就休想得到伊拉克石油。道理就在这里。俄罗斯不是伊拉克,美欧通行无阻的极限制裁未能奏效,不少制裁措施反噬自身,更认为俄把能源和粮食及肥料作为“政治工具”而发“战争财”。俄乌冲突短期内不会结束,即便战场上硝烟平息俄欧关系多年内也难有改善,世界经济的滞胀状态亦将延续数年乃至更长时间。可以想见,欧洲经济和社会的紧张状态只会强化不会减弱。酷暑过后是寒冬,寒冬比酷暑更难熬。

约翰逊主导脱欧进程后扬言将使英国成为“地表上强大国家”,现也在上演德国的同一剧本,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约翰逊首相提出辞职后正在等待向继任者交出权力,公开声言无能为力之后已不理政务。国家陷入混乱,经济陷入危难,民众经受“痛苦的夏天”。两个候选人特拉斯和苏纳克使出包括恶毒人身攻击在内的浑身解数争夺相位,相互隔空大喊口号吸引选票。7月7日约翰逊官宣辞职后,英国已处于无政府状态。今夏以来,英国交通、邮电、港口、医疗等行业罢工持续不断,现正在酝酿全国总罢工。诉求只有一个:物价飞涨导致民众购买力大降,要求大幅增加工资。英国7月份通胀率达10.1%,预计10月升至13.3%,花旗银行甚至预测2023年初将飙升至18.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英国继成为西方7国集团中通胀率高的国家之后,又将成为增长率低或称衰退严重的国家。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在社交媒体发文,认为数以百万计的英国人今冬将面临既缺少供暖,又吃不起饭的窘境。英媒称燃料缺口将“导致因家中寒冷而死亡的人数继续增加”,居民须面对取暖与吃饭的可怕抉择,“国家正面临人道主义危机”。美媒称英国经济将步入漫长的衰退期。由于所有行业都要求提升工资,劳资双方实难达成一致。如港口工人要求提升工资平均8%,低工资增加10%,谈判进入死胡同。

特拉斯以“铁娘子”撒切尔继承人自居,装扮和作风均努力模仿,声称若她当政,将效法撒切尔夫人严厉镇压罢工,绝不会屈从“勒索”。当年撒切尔夫人强力推行产业转型,顶住工会压力修改罢工法,增加诸多限制条件,如罢工需经过多数工会会员通过并申请批准等。苏纳克坚决反对公有部门罢工,公众服务部门罢工将职务不保,政府会动用军警等人员代替。两位首相候选人的表态激起更大愤怒,尚未就任即与工薪阶层严重对立。劳方声称要为争取自身权利而冲破罢工法约束,为生存而举行全国性大罢工。评论称英国全国都是干柴,随时可能燃成熊熊大火。英国已在酝酿1989年以来为激烈的全国性社会风潮。

为期三年的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极大冲击,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主要引擎的作用仍在强化,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比增加15%。中国的全球大制造业地位在疫情期间得到进一步加强。中欧经济具有极强的互补性。8月21日,随着中欧班列(西安—汉堡)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今年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10000列,较去年提前10天破万列,累计发送货物97.2万标箱,同比增长5%,综合重箱率达98.4%。自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向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了巨量物资和药品,欧盟成员国曾为抢夺中国口罩等物资而发生争执。2020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欧盟大贸易伙伴。

虽然欧洲舆论不时发出与中国经贸脱钩的声音,但具体情况却是中欧贸易量持续上扬。今年6月,中国对欧出口因疫情受阻,当即引发欧盟不满并向中方提出交涉。欧盟业界认为,地缘政治紧张并没有影响欧洲公司在华业务,“中国仍然是一个引擎”。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和戴姆勒在华销售超过全球总量三分之一,远比其他市场重要。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对华合作成果丰硕,13家合资企业雇员超万人。欧莱雅在华业务蓬勃发展,雇员也超万人。中国成为德国汽车业和法国化妆品业的“卓越市场”。超过70%的德企希望继续在华投资。法国作为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主宾国,共有50多家企业的240多个知名品牌参展,是除中国外参展品牌多的国家。马克龙总统专门发表致贺讲话,对扩大对华合作和法国产品继续进入中国庞大市场寄予厚望。欧盟有关减少对华产业和经贸依赖的论调,既缺乏基础更难以实现。一旦中国放开国际旅游,千万中国游客将会冲出国门。欧洲业界望之若渴。

中英关系在卡梅伦政府时期曾出现过“黄金时代”,英国自我标榜是中国“在西方好的伙伴”。英国不顾美国反对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但后来形势有变。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文章评称,从2020年开始,英国把自己从中国在欧洲好的合作伙伴变成了严厉的批评者,在西方世界对华关系的剧烈转变中,数十年来的外交共识化为乌有。原因是约翰逊领导的英国为了扭转脱欧后的孤立状态而完全倒向美国,成为美国对华遏制的忠实盟友。竞选约翰逊继任者的特拉斯和苏纳克为争夺选票而显示对华强硬,中英关系短期内改善无望。《大西洋》月刊文章预言,英国承担不起与中国“脱钩”的代价,务实的对华将是英国的终选择。欧盟如此,英国也将如此。“无视中国将使自己付出代价。”美国对华贸易战事与愿违,对华贸易赤字不降反升,就是好的前车之鉴。

(本栏目文章为一家之言,不代表本报立场)

(编辑:白劼)

标签: #欧洲因能源危机付出多大经济代价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