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什么要“去中国化”,我们为什么要提“国内大循环”?

Z 186 0

一、西方为什么要“去中国化”并与中国脱钩?后果是什么?

“去中国化”和与中国脱钩并不是我们主动挑起的,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首先发难的。建国同志任上一直都在致力于去中国化的进程,为明显就是率先发动了贸易战以及随之而来的科技战和金融战。

有些人可能会说,那我们也应战,没错,我们是在应战,但我们是被动的一方。人家才是老大,现在是人家不想跟我们玩了,要把我们踢出局,是我们被人家脱钩,不是我们主观想要的,我们巴不得在这条路上再走上几十年,因为那会我们就真正成了工业强国,请注意工业大国和工业强国它也是两个概念,工业大国是你的制造能力很强门类很全,但工业强国既包括制造能力还包括研发能力,意味着从研发到制造都掌握在我们手里,可惜目前我们还不是。

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韬光养晦已经成了世界工厂,你能制造人类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就如世界义乌,它的正确提法就是中国商品汇聚港和转运港,尤其是小商品,几乎能满足家家户户所需,而中国的小商品通过外贸通过出口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外国人的生活里和工作中,这让以前高高在上的西方忽然意识到,以前看不上的行业,看不上的东西、不想做的工作竟然变得这么香,因为它成就了中国,让中国迅速积攒了一大笔财富,中国人的生活质量中国的基础设施也都在极速提高,再努力一把就能超过他们了,这就让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建国任上,这个生意人透着各种精明且总是说实话,他看懂了,于是,上来掀桌子并怂恿小伙伴说这牌局没法玩了,虽然我们也是受惠国,但真正受惠的好像不是我们,直指中国,于是,西方开始集体行动起来。限制这个限制那个,就是给你找茬,不想让你好过,小商品大家都还需要,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将产业转移甚至搬回国,那就从高科技下手,把高科技掌握在自己手里,毕竟高科技的附加值高,利润也丰厚,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所谓的科技战。

梳理来看西方之所以要去中国化并与中国脱钩,就是你动了人家的利益,让人家有了危机感,正如中国古语所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危机感是什么?就是谁才是左右世界发展主导权的人,之前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东方国家逐步有了挑战的实力,那就先不跟玩了,然后召集一帮小伙伴先把它干趴下再说,这就是人为的脱钩和去中国化,人家用贸易、关税、用技术,用金融,用各种手段来打压,强迫去中国化强迫实现硬脱钩,你说我们不应该硬脱钩,关键是你说了不算,人家说了算,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被动应战。

因为你被人家硬去中国化被人家硬脱钩,你自然就会遭遇到外需严重下降的这种挑战,就是外贸出口额下降,这是很直接的反应,但大家看数据好像没有太大变化,一直都是处于上升的,但你得知道,如果在没有被硬脱钩之前,这个数据只会更大。危机到来的时候它一定是悄无声息的,当你真正感觉到的时候就已经晚了。所以我们就提了两点:稳外贸和国内大循环。

二、我们为什么要提国内大循环?什么是:国内大循环?

国民经济发展就看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的表现,当出口在不畅的情况下,就只能想办法在“消费”面下功夫。

投资也是消费行为,无论是政府带头消费还是个人投资消费,都是消费现象。重头戏还是政府的投资贡献,虽然是基础性的但它承担着经济发展压仓石的重任。大家可能早已注意到,国家的政府报告及相关文件中,关于投资有一个新的说法就是,鼓励适度超前安排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大家可以看看上半年各地出台的并且还仍在运作中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投资消费和出口都发挥了正能量的前提下,投资这驾马车还是在保持正增长中起到了一个基础性的作用。

国内大循环不单单是为产品找销路——外贸和消费,更重要的其实是在压在投资面的。我们因为遭遇去中国化而出现的外需严重下降,因为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被断裂了,全球的供应链的断裂,导致全球产业链的重新布局而已。我们应对的办法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而展开的投资消费,因为我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国家,有战略大纵深,有广大的市场,有众多的消费者,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也非常复杂,各省的发展发达程度也不一样,这就为国内大循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说基础建设,这么大的市场,你怎么搞建设你都搞不完,而我们所谓的基础建设就是把实际上过剩的生产能力用财政负债的手段去激活它。直白点讲就是负债发展,比如各地方政府的城投公司就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贷款的主体更是负债的主体,无外乎后都转成债务,但是你要知道城投公司一直是在搞建设的,这就意味着政府的投资会变成资产,当债务与资产对应,就意味着债务就不是那么严重了,因为花钱了但也有东西在手里,只不过看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资产激活,这就为持续投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大循环也是为金华当前的发展打开了通道,比如前段时间金华的集中土拍就全被城投公司拿走了,也是为金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机遇,金华错过了上一轮的城市发展和扩张的机遇,希望在这一轮中胆子大一点,步子迈的大一点,速度快一点,或许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浪潮。在国内大循环应用中,尤其是到城市基础建设中,有一个词语你一定听过——专项债项目。希望金华市本级和金义新区都能抓好抓牢这样的机遇和机会,开创出更好的发展局面。

稳外贸很好理解就是持续加大和鼓励企业出口,想尽各种办法把货卖出去卖给外国人,比如由义乌政府包机接外国客人来到义乌市场采购新闻就是稳外贸的一种方法(效果不评价)。但外贸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很多都是老客户,再加上一带一路,我们也在坚持推进都是在为外贸挖掘客户。相比外贸而言,大内大循环才是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什么是国内大循环,就是商品背靠中国这个大市场,在中国生产在中国消费,外加外贸发力,一起为中国过剩的产能的销路想办法。这个产能既是看得见的商品还有继续扩大的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都是大循环。所以,千万不要将大循环看小了,单纯的认为就是卖点东西,然后来消费。而且这事还得是政府来主导民间来参与。

三、金华的外贸与小商品

金华经济所呈现出来的是外向型经济状态,尤其是义乌的小商品。在对外对内上,以义乌小商品为代表,在外向型发展上攻城略地,为中国制造立下了汗马功劳,毕竟义乌小商品是被联合国认定的小商品采购集散地。当然,小商品经济大的问题就在于附加值不高,与深圳东莞的产品相较,但小商品又不能没有,毕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金华的工业布局上,既要有继续做大小商品的能力,也要有转型升级在科技研发上面继续投入,无论是对内对外,小商品继续发挥余热,并适当的加速科技型企业和产品的布局,进一步提升金华商品的竞争力。

我在做咨询的过程中,也碰到许多客户,尤其是外地的客户,之前都是做外贸的,而且对方的外贸生意做的相对而言还可以,年利润超过千万的很多,但这两年,都在极力的想要转型做内销,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也许说不出个道道,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在国内市场开拓上,一定要下重注,让自己的产品在国内也要有占有率。他们大的担心点在于,环境的变化,可能做着做着客户就不见了。

突然想到“内卷”这个词,很多人都在说内卷,说太卷了,放在企业和产品上也是一样,为什么卷?因为大家都要生存,你觉得太卷了或者卷不动了,要么环境太恶劣,要么你真得没有做到足够优秀。在产品上卷,那是因为你的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太弱造成了你觉得卷。

标签: #西方为什么要“去中国化” #我们为什么要提“国内大循环”?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