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国家不愿“选边”,不想成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

Z 547 0

文/行走斯图卡

进入2022年以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俄乌冲突是今年发生的第一件大事;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引发的风波,则成为今年东亚地区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一些美媒注意到,在台海风波期间,美国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支持,别说其他地区和国家,就连“忠诚的狗子们”反响都不甚积极。

美国《新闻周刊》日前在报道中,披露了普林斯顿大学“阿拉伯晴雨表”的一份民意调查结果,在9个阿拉伯国家中,至少7个国家的受访者对中国的支持率高于美国,剩下两个国家中,一个不分上下、一个略低;报道称,中国已经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树立了大国形象;中国与这些国家没有地区纠纷,明确表示不干涉他国内政;并且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这些地区的整体经济参与水平。

这份调查,似乎也解释了在前不久的台海风波期间,作为美国传统盟友的阿拉伯国家明显跟华盛顿唱起了反调。阿拉伯联盟、沙特、阿联酋等国相继公开发声,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正当行动。

事实上,除了阿拉伯国家外,东南亚地区也普遍不支持美国的立场;如果美媒想找证据,其实也很多。日前,马来西亚国营铁路公司发表声明称,跨越马来西亚、泰国和老挝三国的货运列车“东盟特快”在吉隆坡进行了试跑,预计今年10月投入运营;声明强调,东盟特快列车抵达老挝后,可经过新开通的中老铁路与昆明、成都等中国南部城市相连,同时也将推动昆明至新加坡的泛亚铁路计划进程。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延伸和发达,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将会更加紧密,但是在不少美国媒体、专家的眼里,这却成了地区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标志。

美国人这种“零和博弈”的思维根深蒂固,总是想营造一个“有我无他”的单极世界。有些小国就会投其所好,比如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刚刚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也就是说波罗的海三国都已经退出了这个机制。

康奈尔大学教授萨拉·克雷普斯(Sarah Kreps)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随着俄乌冲突的延续、中美关系的持续走冷,这些小国是想借助一些政治表演来向西方国家“表忠心”,试图巩固自己在所谓“民主阵营”中的地位,就跟冷战时期一样。

这些表演说穿了就是图华盛顿一乐,本来美国只会剔一个牙缝里的残渣,现在剔两个——然而它们失去的却是未来发展的机会。2021年,中国和东欧16国贸易额同比增长32%,先退出这个机制的立陶宛,双边贸易额只剩下以前的0.3%;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些行为背后,华盛顿扮演的是怎样一种不光彩的角色。

这些国家反而会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方面教材——东南亚能承受与中国贸易额只剩下千分之三的代价吗?

华盛顿这些小动作越多,越会发现自己将会处于更加孤立的处境。美媒到处在找其他地区在中美之间选择中国的证据,却忽略了根本原因是出在美国自己身上。

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愿选择美国,是因为不想成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合作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人类需要的绝不是另外一次冷战!

标签: #更多国家不愿“选边” #不想成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