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生创业园的进与出:先跻进去创业,再走出来立业

Z 214 0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唐泽文蒋君芳)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新时代。作为一座富有活力的城市,成都的这把“创业创新之火”燃烧已久,火焰仍在广袤的平原大地上跳跃着。

只要有热情和勇气,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创业创新的主体,刚踏出校门的朝气青年更是强生力军;作为创业创新的承载平台,占据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里,每天都在酝酿着创新因子;“创业创新”有着强大的粘合力,把有着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成就一个个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团队……

3月,踩着春天的节奏,本报记者走进这些“创业创新”的故事,感受创业者的拼搏精神,见证政府扶持创业创新的决心,也翻找出一些横亘在成功“创业创新”前的“荆棘”。今日起,本报将推出一组成都创业创新发展系列调查报道。

2014年,成都市19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总产值达15亿元,平均每个园区贡献接近8000万。尽管产出相对不高,但对于刚迈出校园的青年大学生来讲,这并不容易。“大学生创业园是在孵化树苗,而不是参天大树。”在成都市团市委区县部副部长魏鑫看来,对于这平台而言,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更大于让他们“立业”。

走进园区:“创业热”跻爆19个园区

3月5日,刘谦正在搜集锦江区大学生创业基地里各个单位的招人需求。

作为负责该基地运营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在每年招聘的热点时期,他都会整合园区里各单位的需求情况,安排统一的招聘对接会。“春节后是一个招人的热潮,园区进行一个统一的招聘,既高效,又能让应聘者有更多的选择。”

当天,创业团队“单车映画”的创始人郑成就提交了自己的招聘需求。“从2013年7月入住到现在,我们的接单量翻了一番,人手确实有些不够了。”

坐落于温江区青啤大道的温江大学生创业园中,赵鑫和赵鹏正在商量如何完成刚接下来的一个单子。其实这两个人并不属于同一家企业,甚至两个人的公司都不是一个类型,但他们俩却经常“混”在一起。

“承接公司对外形象的包装是我们公司主要的业务,现在很多公司在形象营销上有了更多要求,比如网络营销,这不是我们公司擅长的业务,但赵鹏的公司可以做到,所以我们经常合作,也算是一起成长。”赵鑫说。

在成都市的各个大学生创业园中,这样的整合是一种常态。大家彼此分享资源、想法,不同的团队之间相互配合完成任务。

“像减免办公场地费用这样的优惠只是吸引大家的一方面,同龄人之间形成的良好创业氛围和资源共享,能够为‘树苗’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养分,这才是吸引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的重要原因。”魏鑫介绍,目前成都市各个大学生创业园几乎都处于满载状态,其中较为火热的创业园入园申请已经从去年年底排到了今年6月。

活在园区:“圈内”失败的不足一成

创业,更多的还是“白手起家”,大学生“业”有哪些?

在锦江区,大学生创业基地总面积1.2万平方米,去年促进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1000余人。目前,入驻园区的所有团队中,文化创意团队达92家,占到总数的65%。

“这与锦江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是紧密结合的。”锦江区团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化创意产业为锦江区的重要支持产业,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以文化创意为主攻方向,有利于大学生们的项目在孵化完成后,快速的融入到市场中去。

在温江大学生创业园中,创业项目则围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信息产业三大类展开。

“2009年淘宝项目入驻温江区后,我们逐渐形成了电子商务的产业链条。根据多年的产业发展以及大学生创业的关注热点,我们把项目定位在了这三类上。”温江区团委副书记杨郁说。

目前,从全成都市来看,大学生创业园的项目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几个方面。在魏鑫看来,这样的布局比较合理。“大学生的专长就是在这些方面,对于没有资金没有人脉的他们来讲,发挥自己的优势很重要。同时,这也符合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经过近六年的发展,成都市所有大学生创业园累计实现产值70亿元,每年增速超过20%,共解决4万余人的就业。从数据上来看,绝大部分项目运行状况良好,园区内创业失败的项目只占到总项目数的7%。“由于园区承载的体量有限,进入园区的项目都是我们精心筛选过的优质项目,再加上的跟进及服务的配套,项目的成活率比较高。”魏鑫说。

走出园区:从“创业”到“立业”仍需努力

“在园区内创业,有点像在温室里。”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创业园负责人表示,要让大学生创业项目成长,真正实现从“创业”到“立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数据显示,6年的发展,成都市19个创业园中,前后共有1200余个项目离开创业园,参与到成熟的市场竞争中去,但其中并没有产生太多“响当当”的企业。

“他们虽然有技术,但在企业的管理、资金的运行上十分缺乏经验。”在温江区大学生创业园刚刚建成时,许多大学生并不知道要去做企业运行成本的计算,甚至连盈亏状况如何判断都不明晰。

“每次问他们这个月状况如何,都回答赚到钱了。我都觉得奇怪,难道钱这么好赚?”细问之下,才明白这些青年创业者并没有把政府支持的房租减免等开支纳入到成本的计算中去。“这里孵化的项目迟早是要出去的,像他们这样算账出去怎么生存?”杨郁说。之后,温江区采用“先收后退”的形式,倒逼他们进行成本运算。

不仅如此,在魏鑫看来,各个园区中项目的同质化问题也比较突出,这是制约大学生从“创业”到“立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青年创业者没有硬件资源,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是很难存活的。”

此外,魏鑫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市场风向的判断缺少经验,同时缺少对的深入研究,这是阻碍他们成长的另一重要原因。“真正的大企业随时都紧盯变动,而青年创业者们在这方面的关注度就不够。”今年,成都市将对此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创业者们的敏锐度和对市场的前瞻性判断。

“另外,在创业园的运营上,下一步成都市也将逐渐交由专业化的市场团队来管理。“锦江区通过社会组织来管理的做法就值得借鉴,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能打造更好的创业氛围。”

【新闻背景】

2009年,成都市在全市各个区县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园区内,毕业五年内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可以获得房租补贴、贴息贷款、创业奖励等扶持。不仅如此,在项目融资、企业规划、咨询等方面,青年创业者们在这里都能享受到完善的服务。

相关阅读

  • 成都再认定13个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附名单
  • [职通车]成都:为大学生创业者许一个美好未来
  • 直播带岗、万余岗位,成都这场大学生招聘专场要持续4个月
  • 成都成都大学生创业市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 成都大学生创业众筹首桶金 校园版“创业梦”获力挺
  • 成都大学生创业
  • 成都大学生创业
  • 成都大学生创业众筹首桶金 校园版“创业梦”获力挺
  • 成都大学生创业园的进与出:先跻进去创业,再走出来立业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百度 复制网址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