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波士顿的长电邮:美利坚的政治成长与普遍历史》: 重新认识美国,重新思考中美关系

Z 108 0

近几年,中美关系正发生历史性变化,从建交后以合作为主的状态,转向以竞争和对抗为突出特点的新阶段。人们普遍认为,中美战略博弈与竞争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持续数十年。在中美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对美国的认知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表层变化是,由于美国对中国的不断遏制与打压,中国民众对美国的看法日益负面。深层变化是,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以及美国国内政治衰败家具,中国自信心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后,中国知识精英对美国的长期崇拜显著下降,对美国的反思和批判上升。本书正是中国知识精英对美国批判与反思的体现。

本书通过历史的、哲学的深入论证,批判了美国政治行为、特别是对外政治行为的道德虚伪性,揭露了美国对外行为具有清教偏至主义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本质属性,指出美国政治、特别是民主制度所蕴含的深层矛盾。本书也具有现实意义,即在中美长期博弈的新历史阶段,通过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有助于我们破除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幻象与迷信,重新客观人设美国对外行为及其思想根源,丰富我们与美长期博弈的智识准备。

作者刘小枫在书中对包括美国前国务卿,《注定一战》的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这才是美国》的作者、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的首位女性院长安玛丽·斯劳特等国际关系大家的著作和论点作了批判性的解读和回应,是国内不可多得的深层解读中美关系的原创著作。

《波士顿的长电邮:美利坚的政治成长与普遍历史》

刘小枫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美国梦和“欧洲梦”都不再具有吸引力

读完莱宁先生的第二封长电邮,我不免心生感叹:任何民族的智识人都有良莠之分。像莱宁这样心性端正、见识透辟且有自知之明的智者, 在美国乃至欧洲应该不在少数, 只可惜他们不会成为主流学人,不会在校园或传媒有影响力,更不会进入白宫成为闭门会议中的主角,更多是安玛丽·斯劳特这样的美国学人掌握着意识形态话语权。

欧洲的情形同样如此,胡里奥·麦克伦南是有西班牙/英国双重国籍的政治史学家,他尽管承认现代欧洲兴起的五百年历史“无疑充斥着血腥、 屈服、剥削、屈辱、苦难和不公”,仍然执着地肯定“欧洲帝国的扩张和欧洲的发展经验对现代社会作出的贡献”——首先是“三权分立、议会制、人人平等, 以及人权”等自由民主观念。 胡里奥·麦克伦南没有去思考这种观念与他承认的历史之间的关联,而是与安玛丽· 斯劳特重述美国故事一样,带着自由民主信仰描述欧洲自16世纪崛起以来的五百年历史,以此竭力劝说如今的欧洲人相信,世界上“唯一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社会梦想仍然是“美国梦”和“欧洲梦”。这恰恰表明,如今有太多欧洲学人相信,“美国梦”也好、“欧洲梦”也罢,都不再具有吸引力。

我再次想起基辛格在《大外交》结尾时所表达的憧憬:他对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的未来充满自信,心里真的感到踏实? 两年后  (2001),  基辛格在一次“具有标志意义的声明”中重申了他的自信:“在新千年即将到来之际,美国拥有着历史上伟大的帝国都无法匹敌的优势地位。”不到十年  (2010),  巴黎的政治史学家戈卢布就对基辛格的如此自信提出异议:自苏联瓦解以来,美国的所作所为正在使美国的“世界新秩序”走向崩溃。

两极局面的结束给美国带来大好机会,以修复和强化构成国际合作基础的多边制度结构,扩展国际法的范围和使国际关系去军事化,但美国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与 1945年的情况类似,这样的历史时刻需要在全球层面开始一次新的“大谈判”,建立更具有包容性和民主性的世界政治模式。错过这个机会,反映了美国国内社会结构的中心( “军事工业集团”)和美国的权力精英对于我所说的“帝国主义世界观”的固执。



  作者:刘小枫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